当前位置:首页 > 今天的世界杯

鲁格:二战挪威抗德的关键人物,采用“拖”字诀防守战术!

admin 2025-09-17 01:46:44 3898

奥托·鲁格,出生于1882年1月9日,成长于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个军事世家,这样的背景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格的家族历代以军人身份为国家服务,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成长。年轻的鲁格在奥斯陆大教堂学校接受了教育,深厚的学识与严谨的思维使他在20岁时便顺利成为一名军官。

1905年,鲁格进入了挪威军事学院,专注于军事战略与指挥技巧的学习。在长达十年的学习与磨砺中,他不仅获得了扎实的军事理论知识,更为了日后的军旅生涯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在1915年,他凭借优异的表现通过了总参谋部的考试,标志着他在挪威军队中开始崭露头角。时光荏苒,鲁格在1933年被任命为总参谋长,成为国家军事决策中的重要一员。

到了1938年,鲁格辞去了总参谋长的职务,转而担任步兵总监,继续为国家的防务贡献自己的智慧。在1940年,鲁格晋升为少将,接替了原总司令克里斯蒂安·拉克少将的指挥权。拉克之所以被撤职,正是因为在德军进攻挪威的关键时刻,他展现出消极和失败主义的态度,失去了应有的军事指挥能力。而鲁格将军则展现出坚定的决心与信念,他坚信与德军侵略者进行斗争对于挪威的国家荣誉、民族自尊是至关重要的,展现了他作为将领的使命感。

然而,面对当时的形势,鲁格将军深知,光有勇气是不够的,盟军的支持显得格外重要。在挪威的主要城市纷纷沦陷、德军空中优势逐渐确立的情况下,鲁格肩负重任,指挥仅部分动员的军队,阻止敌人的进攻。他意识到,此时提升军队士气、激励士兵奋勇作战显得十分棘手,面对德军巨大的优势,许多士兵选择了投降,尤其是挪威第三步兵团因误认为被包围而在未开火的情况下轻易投降。

在如此严酷的背景下,鲁格将军清醒地认识到,主动发动大规模的攻击几乎是不可能且行不通的。他明白,挪威军队亟需的首要任务就是拖延时间,以争取英法等盟军的支援。因此,他决定采取战略性撤退的方式,缓慢有序地向北方撤军,并在特隆赫姆南部构筑起防线,待盟军重新夺回这座城市。

展开全文

然而,当盟军最终向特隆赫姆发起钳形攻势时,时机已然太晚,双方的距离也过于遥远,多个钳形部队在进攻前便陷入不同程度的战斗,结果导致鲁格将军的战术受到了不少批评。退役少将托克尔·霍夫兰明确指出:“鲁格将军在很大程度上应该为德军轻易占领挪威承担责任。”他认为,这不仅与鲁格在上世纪30年代对工党的绥靖政策有关,也与他未能在挪威中部地区采取更为果断的防御措施密切相关。

当盟军决定撤离之际,鲁格将军选择留在挪威,投身于与剩余挪威军队的投降谈判。在这段时间,他不幸被德军逮捕,并被送往德国,直到战争结束。他的经历犹如战火中的一叶孤舟,却依然坚韧不拔地漂泊。随后,战后鲁格将军被提升为中将的军衔,并短暂复任总司令,但与其政治上司发生了冲突,最终未能继续其军旅生涯。1961年8月15日,鲁格将军在经历了战火纷争与政治斗争后,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